1概念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ANDI)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BBD),本质上是由于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版》(ICD-10)称之为乳腺囊肿、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硬化症、乳腺增生等。大中专医学院校常用的外科学教材中称之为乳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病。
2危险因素乳腺增生症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致病原因主要内分泌功能紊乱。(1)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2)乳腺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腺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3)催乳素升高,影响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功能,同时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3组织病理学
3.1乳腺腺病乳腺腺泡和小导管明显地局灶性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小叶结构基本失去正常形态。分为3个亚型,即小叶增生型、纤维腺病型、硬化性腺病型。
3.2乳腺囊性增生病(症)导管上皮增生,管腔扩大,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内容物多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浆液。分为4个亚型,即囊肿、导管上皮增生、盲管型腺病、大汗腺样化生。以上几种类型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出现在同一病人的乳腺小叶内,各小叶的增生发展也不完全一致。
4临床表现乳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乳腺疼痛、结节状态或肿块,部分病人合并乳头溢液。疾病早期病人主诉的疼痛可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而乳腺囊性增生病者常为定位明确的非周期性疼痛。乳腺结节状态包括颗粒状结节、条索状结节以及局限性或弥漫性腺体增厚等,结节常为多个,可累及双侧乳腺,亦可单发。
5辅助检查对腺体丰富且年龄<35岁的病人,首选彩色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对致密腺体中的结节和囊、实性肿物的分辨率远优于乳腺X线检查。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组织增生以及乳腺混合性增生彩超见附图。乳腺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癌和微小癌的重要手段,对于微钙化的检查是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能比拟的。
6诊断与鉴别诊断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学检查,并除外相关疾病后才能做出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应对病人进行适宜的影像学检查和对可疑病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乳腺增生症各症状与乳痛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的鉴别详见表1。诊断流程详见图1。
7治疗原则充分的个体化心理及药物干预,结合必要的活检及适当的手术切除是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治疗模式。
8恶变倾向不同病理学表现的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不相同。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1%~5%,只有活检证实为非典型增生时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才会明显增加。但约有80%的非典型增生病人终生都不会发展成为乳腺癌。目前,非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ductalhyperplasia,ADH)及外周型导管内乳透状瘤(peripheralpapilloma,PP)(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被视为乳腺癌癌前病变。
9乳腺增生的中医药疗法
9.1内治法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中,内治法是常用且疗效确切的方法。内治法包括了对乳腺增生的辨证论治,周期治疗,专方、验方的应用等思想,根据乳腺增生的中医病因病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和冲任法:冲任之脉隶属于肝肾,冲任血海之充盈与脾肾有关,冲任之疏泄主于肝,故通过调补肝肾阴阳即可实现调和冲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肾助阳、调摄冲任之类的中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功能具有多水平、多靶器官的调节作用,调整性激素的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具有明显抗突变及抗癌作用。邱幼冬等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症43例,其中肝郁气滞型口服中药乳癖消I号方:柴胡、当归、白芍、桔核、浙贝母、全瓜蒌、夏枯草、桃仁、红花、香附、丹参、法半夏、川楝子;冲任不调型口服中药乳癖消II号方:熟地、枸杞、山茱萸、山药、菟丝子、鹿角胶、夏枯草、海藻、昆布、杭白芍、天丁、路路通、石见穿、红花、桃仁,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果:治愈3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76.74%,总有效率为95.3%。
(2)疏肝理气法:肝郁气结是乳癖的基本证型,故疏肝理气法是治疗乳癖的基本法则,逍遥散为基本方。陈英将乳腺增生病分为3型:肝郁痰凝型用逍遥散加二陈汤加减;肝郁脾虚型宜疏肝理气,以海藻、昆布、贝母、柴胡、香附为基础组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宜补益肝肾,以六味地黄汤加味,共治疗例,总有效率为97.17%。
(3)活血化瘀和化痰散结法: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乳癖的常用方法。中医有“久病入络”之说,乳癖起病缓慢,病程长,缠绵不愈,故乳房肿块是为痰癖结于乳络所致。气滞血瘀,乳络阻塞,乃乳腺增生病的基本病机。柴瓜消结汤可以明显地改善血液流变性,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4)清热解毒法:根据乳腺增生症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机和乳房疼痛、肿胀、结块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采用清热解毒、温经活血、理气止痛、散结消肿的治疗原则,如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当归尾、郁金、桃仁、赤芍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橘皮、木香、川楝子疏肝理气、疏壅止痛;贝母清热解毒;穿山甲、皂角刺、夏枯草活血通络消痈;山萸肉、菟丝子、熟地黄以补肾虚。诸药合用具有活血止痛、消肿散结作用,明显减轻症状,并反射性调节内分泌功能,对乳腺增生及乳腺炎等乳腺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9.2外治法乳腺增生的中医外治法包括外敷法、针灸疗法、按摩法等。外治法治疗本病目的明确,具有“直捣病巢的”优越性。临床上外敷法治疗乳癖较常见,如《张氏医通》中有记载用卿鱼膏外敷来治疗乳癖。外敷药物多为行气导滞、破血消癖、行气化痰的药物,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外敷法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穴位多选择局部阿是穴及神阙穴,并治疗中常配合内服中药、按摩、穴位注射等其他治疗方法,也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文献来源:
邱幼冬.黄祥武.常曦东.等.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症43例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32(10):46.
陈英.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56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8(3):78.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6()7:-.
梁燕,邓旦,赖小今,陶杰,张晓慧,陈重,赵恒.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西南国防医药..01..
谷丽艳,易佳丽,樊延宏,张立德,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6(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哪里治白癜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