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从全血中提取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白细胞、纤维蛋白和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PRP对于成纤维细胞的活化、诱导白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诱导和调节参与组织修复的其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至关重要。PRP已被临床用于多个专科,如整形外科、骨科、皮肤科、眼科等。
手术并发症如血清肿是乳腺癌手术难以回避的问题,本文研究使用PRP预防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并发症的价值。PRP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尚为空白,其是否导致肿瘤安全性问题也不清楚。
通过本研究回答以下问题:
(1)在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使用ACP?/PRP是否安全?
()ACP?/PRP是否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
(3)根据短期随访,应用ACP?/PRP是否存在肿瘤安全性风险?
研究内容入组人群
本研究属于连续性回顾性研究,于年-年在德医院乳腺中心开展。实验组纳入标准:乳腺癌患者,行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患者愿意接受PRP治疗(免费)。对照组:乳腺癌患者,行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不愿接受PRP治疗。基于经费限制,拟在完成80例PRP注射时完成入组。最终,实验组(8例,注射PRP);对照组(81例,不注射PRP)。没有刻意进行1:1配对。
观察指标
为了说明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具有可比性,首先需要观察两组患者常见的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如年龄、BMI、手术类型、化疗前和吸烟习惯),当两组的上述因素具有均衡性以后,才能头对头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分为两类:严重并发症(再次手术)、轻微并发症(需要抽吸的血清肿、不需要抽吸的血清肿、血肿、感染)。
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手术由经验丰富的乳腺外科医生进行,遵循统一的金标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为单一切口,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PRP组所有患者行术中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在确认淋巴结阴性后再注射PRP。乳房手术包括保乳手术或乳房全切术。乳房创面与前哨淋巴结活检区域不接触。
PRP的制备与使用
使用Arthrex?公司的ACP?双针筒系统,采集患者自体静脉血,经离心后获得PRP,在前哨淋巴结活检切口处皮下注射。
随访
随访过程中观察以下指标: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中位随访30个月。
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
、肿瘤特征
3、并发症
讨论总体而言,使用PRP没有引起副作用,也没有带来显著的益处。鉴于对照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1.%),需要大幅度增加样本量才有可能在两组比较中获得显著差异(目前正在继续扩大样本量的工作中)。
这是PRP首次在肿瘤患者中使用,30个月的随访期相对较短但结果良好,目前正在进行中位数为50个月的随访。
ACP?双针筒系统的成本约为50美元,对于卫生保健系统的负担很小。
将ACP?/PRP用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一种可能且安全的选择。
关于前面提到的问题:
(1)在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使用ACP?/PRP是否安全?
初步数据显示应用ACP?/PRP是有安全的。我们获得了一些ACP?/PRP在肿瘤患者中使用的数据,并且没有导致任何副作用。
()ACP?/PRP是否能够降低并发症?
由于数据不足,目前仍不清楚。我们的数据显示ACP?/PRP对改善血肿和血清肿发生率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根据短期随访,应用ACP?/PRP是否存在肿瘤安全性风险?
没有。在30个月的随访中,没有出现肿瘤复发/死亡病例。ACP?/PRP在肿瘤安全性方面看上去似乎是安全的。
本研究的不足:首先,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不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次,两组患者的数据并不是非常均一;第三,随访时间较短,需要进行10到15年的随访来评估肿瘤风险。
研究结论本研究是全球范围内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使用ACP?/PRP的首次分析。ACP?/PRP在显示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趋势的同时,在肿瘤安全性方面似乎是安全的。在30个月的随访中,没有出现癌症相关事件。
专家点评陈彩萍教授点评Q::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使用ACP?/PRP安全性及能否降低血清肿发生?
陈彩萍教授:血清肿是乳腺癌手术不可回避的话题,尽管外科医生采取了不少办法,但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本研究探索使用PRP预防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血清肿发生,经过30个月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未出现不良反应,但亦无明显获益,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综合目前数据提示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使用ACP?/PRP安全性不存在问题,但尚不能回答能明显低血清肿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Q::应用ACP?/PRP是否存在肿瘤安全性风险?
陈彩萍教授:对于肿瘤患者应用ACP?/PRP,我们不能忽视其安全性,本研究数据显示在30个月的随访中,没有出现肿瘤复发/死亡病例。因此ACP/PRP在肿瘤安全性方面看上去似乎是安全的。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不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次,两组患者的数据并不是非常均一;第三,随访时间较短,需要进行10到15年的随访来评估肿瘤风险。
专家简介陈彩萍教授主任医师嘉兴市第一院乳腺病科主任
嘉兴市医学重点学科乳腺病学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浙江分会常委;
浙江省肿瘤微创外科联盟乳腺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周三全天
陆翔教授主任医师医院乳腺病科副主任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组员
嘉兴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嘉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周五上午
▼往期精彩回顾▼文献解读:从PlanB研究谈乳腺癌化疗去蒽环--周俊教授(医院乳腺外科)文献解读:LUCY研究--杨君教授(医院乳甲外科)
文献解读:新辅助治疗后,CR或接近CR的患者能否豁免手术-基于NRG-BR和MICRA研究分析戴江峰教授(医院)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