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响,年第43届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nAntonioBreastCancerSymposium,SABCS)已于当地时间12月8~11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并落下帷幕。SABCS是乳腺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汇聚了乳腺癌相关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近年来,乳腺癌基因检测在帮助制定临床诊疗决策方面,地位日益凸显。乳房切除术后放射治疗(PMRT)可降低区域复发(LRR)的发生率并改善乳腺癌生存率。目前普遍认为,累及4个或4个以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采用乳房切除术后放疗(PMRT),但腋窝淋巴结阳性少于4个的患者是否应接受PMRT治疗仍存在争议。年SABCS会议上,耿翠芝教授团队报道了一项关于RecurIndex?评估N1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相关研究。为此,特别邀请到医院的耿翠芝教授针对本研究进行详细解读,并展望基因检测的未来前景。
耿翠芝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医院医院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河北省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北省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乳腺病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编委,《中华全科医师杂志》通讯编委从事普通外科、肿瘤外科和乳腺外科的工作,—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CancerCenter学习,现为全国重点专科——医院外科的学术带头人
权衡术后放疗利弊,N1患者争议不断
耿翠芝教授:关于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NCCN指南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指南规范当中,已经界定的非常清楚。全乳切除术后放疗可使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至原来的1/4~1/3。全乳切除术后,具有下列预后因素之一,则符合高危复发,具有术后放疗指征,该放疗指征与全乳切除的具体手术方式无关:(1)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房皮肤、胸壁;(2)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3)淋巴结转移1~3枚的T1-2期,现有证据支持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任何部位的复发及乳腺癌相关死亡,然而对于低危亚组需权衡放疗的获益和风险。术后放疗可能在包含以下因素的患者中更有意义:年龄≤40岁,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小于10枚时转移比例大于20%,激素受体阴性、HER2过表达、组织学分级高,以及脉管侵犯阳性等。当然,对于淋巴结1~3枚阳性的患者,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议,其中包括乳腺癌术后放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远期的并发症,如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追加放疗,可能引起上肢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如果照射部位位于左侧,对于纵隔或肺部也会带来远期的并发症,因此筛选出1~3枚林巴结阳性适合放疗的乳腺癌患者是当前诸多学者探究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引起了乳腺癌领域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