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高管Tracy谈人工智能AI重

ByTracyWang埃森哲咨询大中华区管理咨询总监

在4月20日的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峰会年度峰会上,TracyWang女士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重塑未来劳动力”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埃森哲公司的最新报告,向大家展现了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未来劳动力。

以下是TracyWang女士在本次峰会的发言内容:

大家好,我是Tracy,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站在这里。我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埃森哲公司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报告的名字叫做“人工智能重塑未来劳动力”。这份报告包含了今年一月份埃森哲公司在瑞士的达沃斯世界论坛上发布的最新调查研究,其中应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模型,预测了未来AI为企业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并且强调了AI是如何重塑未来劳动力的。

说到这儿,其实有一个小插曲,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全球性的,所以调查报告本来只有英文版。但在座的大家都是中国人,我过来分享肯定得用中文版的材料。市场部的同事和我说,自己翻译太浪费时间了,如果交给我们的翻译人员翻译成中文,大概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好。我想一周的时间肯定是来不及了,我还是自己翻吧。于是我就打开了谷歌翻译,花了一两个小时就翻好了,结果我发现谷歌翻译的精准度基本达到了90%以上,剩下的一些语法错误,只需要我再稍微做一些语言润色。这个事情说明什么,在翻译这个领域,AI已经颠覆了很多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很多人已经面临失业或者说转型的风险。

回归到今天的主题,当人工智能重塑未来劳动力的时候,你准备好应对竞争了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在今天的演讲过程中思考。AI现在这么火,大多数的企业在人工智能大致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呢?其实一般来说,企业在采用新技术的时候,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教育和学习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建模和实验阶段;第三个阶段才是大规模应用的阶段。

埃森哲的观点是,现在大多数企业实际上还是处于第二个阶段,就是建模阶段和实验阶段。他们在业务的某些领域,可以说已经成功实施了AI技术或者说人工智能技术,并且把它们用于提高生产效能,但是当他们需要更高的增长率的时候,他们必须以更加创新的方式应用人工智能。人机协作在这个时候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机协作就是人和智能机器以不同的方式协同工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很多情况下,AI可以代替人力,从事过去人们需要做的一些烦琐工作,节省大家的时间,让人们可以在更高价值的工作上花更多的时间。以客户服务为例,AI的价值在于能够理解并且迅速响应大量的客户请求。AI可以自动处理一些低级别的事件,把高级别的事件交给人类处理,人类就可以花多一点的时间在高优先级的事情上面,更好的改善客户关系。

还有另外一个模式,人和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些生产流程中进行无缝衔接,比如说宝马工厂首创的协同机器人模式,把人和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一步一步交织在一起,第一步是机器人完成,第二步第三步交给人类来完成,这个过程当中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设计领域。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设计软件,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可以自动生成设计理念,设计专业人员通过调整或者不断地设置设计参数来优化算法,从而完成一些更加优美的设计,更加符合人类的审美观。

我们为什么觉得人机协作可以产生更大的效果或者说价值?以AI医疗为例,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哈佛的病理学家,他们利用AI的技术能够更精准预测乳腺癌的细胞。不能说预测,是识别,基于图象识别的原理。他们发现AI识别的精准率达到了92%,但是人类病理学家的精准率超过了机器,达到了96%的精准率。但令人惊喜的是,如果把人类病理学家和机器AI结合在一起工作,最后得出来的精准率达到了99.5%,可见人机协作的结果超过了单独任何一方的结果。

总体来说,如果大多数企业在AI方面的投入,或者说人机协作方面的投入,能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话,将会在未来五年增加38%的收入,而且就业率会提高大约10%。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AI的价值,并且投资AI领域。

世界经济论坛和埃森哲的另一份独立研究报告指出,实际上过去的一年里,也就是年,企业在AI领域的投资增长了59.1%,这个数字是比较惊人的。根据我们的这份研究,有69%的企业领导人相信他们的行业将会被AI所颠覆,72%的企业领导人认为是否采用AI在竞争中能否能够脱颖而出至关重要。74%的高管认为,他们的公司将会在未来三年内,很大程度上实现任务和流程的自动化,97%的人认为他们会用AI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现在大多数企业还是利用AI实现自动化,来提升企业效率,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观点就是说人机协作是带来更高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报告指出,54%的领导人认为,人机协作对于实现其战略重点至关重要。61%的企业领导人预计在未来三年需要和AI合作的岗位比例将有所增加。

埃森哲的经济模型相当于是预测了AI对于企业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跨行业来讲,刚才说到的这个数据,因为AI的投入会增加大约38%的收入,增加10%的就业率。从行业的角度讲,对于零售行业、销售品行业冲击是最大的。应用了AI技术后,这两个行业的收入增长到了51%,其次就是医疗和电信行业,分别是49%、46%。这是这些行业的就业率数据,红色的这些数据,大家可以看到,AI不但没有降低就业率,相反在各个行业都有所提升,这其实就是因为很多工作将会面临转型,而且一些新的工作需求,或者说对个人技能需求的提升。

报告指出,46%的高管说,随着机器承担例行任务,传统的工作会过时,人们会转向基于项目制的工作。所有的领导人几乎都表示说他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设置了公司的工作。29%的人表示,他们已经对公司的工作做出了大量的改变,工作的重新设计和改变也是惊人的。AI最大的任务就是重新设计工作,原来一些操作性的岗位会被AI替代,人类会集中在洞察性的岗位。而传统的技术型的岗位,也会被创新型的岗位所替代。

这就是一些简单的例子,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采访了很多AI技术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他们向我们讲述了一些故事,他们的工作是怎样被AI所影响的,比如说钻井技术员,以前他们需要钻多个测试口,知道石油在哪,然后手动去准备钻头,输入正确的压力和钻头的速度。现在AI可以直接告诉人员石油的沉积,并且可以自动计算速度压力和深度。药剂学科学家也是这样的。

以前他们要梳理大量文件,以评估与药物有关的安全问题。现在AI可以自动评估风险系数,这样的话药剂学科学家可以花很多的时间在高风险的病例工作。软件开发者,每周花费时间来识别新的垃圾邮件标志,并且编写垃圾邮件检测规则。现在AI可以自动识别垃圾邮件的检测规则,并且能够自动更新检测规则。这样的话,软件开发者实际上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新的软件开发上。航天工程师也是一样的,原来他们自己手动设计飞机组件,寻找抗压性更好、更加轻便的设计。

现在AI采用生成性设计模仿大自然的进化方式,考虑数百万种可能的设计,挑选出抗压性更好,更轻便的设计。还有长途运输驾驶员,自动驾驶的出现使得驾驶员更多从事监控和优化路线方面的工作。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非常多的员工已经迫不及待和人工智能合作。67%的员工表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去发展他们与AI合作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62%的员工表示,智能技术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影响。45%的员工相信,AI会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去完成他们的工作。

但是与此同时,其实企业雇主对于这一结果可能会产生一些偏差。实际上员工对于AI的拥抱程度,可能已经超出了企业的预期。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实际上四分之一的高管都会认为他们的公司员工实际上对AI有抵触情绪,比如可能担心工作丢失等等,员工的抵触情绪是AI在应用的一大阻碍。而只有3%的高管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大幅增加对员工AI技能相关的一些提升,其余的97%的高管在预算上基本是持平的,或者说稍微有一些增长。

顺应人机协作或者说AI的趋势,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三个工作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重新定义工作;

第二个是引导员工向新的价值领域方向迁移,比如从员工思维和能力上引导;

第三是培养新技能,一会儿我会阐述哪些是未来会出现的新技能。

刚才我讲了很多工作是怎么被重新设计的,这个过程里面,创建新的岗位说明,JobDesign是非常重要的,把人力从原来的职能岗位上释放出来,让企业组建基于项目制的工作方式。引导员工向开启新价值形式的领域迁移这个过程中,打造敏捷组织是非常重要的。敏捷组织有什么特点?第一个是流程非常灵活,第二个特点是扁平化管理,组建小规模的团队。第三个是顺应AI的管理趋势,即有灵活的组织模式来支持项目制团队,团队能够迅速组建和解散。

关于培养员工的新技能,埃森哲发现有几个角色在人机协作的过程当中会逐渐展现出来,比如说教练的角色、解释者的角色、维护者。

什么是教练呢?教练就是训练AI的人,不一定是写代码或者说编写算法的人,但是他必须懂算法,这样可以帮助AI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帮助AI识别人的面部特征,或者通过正式的工作流程的方式帮助AI进行学习,要么帮助AI融入团队和团队一起进行学习,所以说训练AI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讲到解释者,解释者也不一定是写代码的人,但他也得懂算法。把算法结果解释给大家听,并不是每个人都懂算法,通过解释的过程,可以增强大家对角色的信心,从而增加员工和客户对于算法的信心和支持。

第三个就是维护者,维护者是什么意思呢?维护者就是保证AI在演化的过程中不能跨越人类的道德底线,或者说不加强人类的一些偏见。比如说现在有一些图片识别软件,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很多时候是通过学习大量的图片,给图片打上标签的方式进行工作的。

这里前段时间出现一些情况,比如说很多黑人图片被人工智能打上猩猩的标签,这显然会涉及种族歧视,这时候需要维护者站出来指出风险,并且优化算法,来保证不涉及到道德方面的或者说法律方面的一些风险,这几个角色在AI或者说人机协作的过程中将来演化出来的一些新的角色。

同时有一些新的能力很重要,比如说判断力,有些时候AI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做决策,当AI不能做决策和判断的时候,人类就需要去做决策,这就需要人类能够了解AI的一些局限性,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去干预AI决策。还有包括刚才讲的训练AI的能力很重要,创建工作流程,帮助AI大量的处理数据,优化算法,更好的为人类做洞察。

还有比如说询问智能系统,首先你要懂这个算法,要懂这个系统是怎么分类这些信息的,所以你在在询问这些智能系统的时候,才能获得更有价值更有洞察力的信息。所以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这是我们未来需要的一些新的工作技能。作为企业来讲,首先需要对这些技能优先性进行排序,然后确定目标,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这里面可以用到一些数字化的培训方式,比如说VR、AR来加速培训的规模和速度。

后面有一些AI应用在工业场合的一些例子,比如万豪国际酒店,它的商业模式就是采用新技术推动的模式,利用机器人欢迎客人,把物品毛巾送到客人房间,也推出了一些智能推荐系统,可以让客人产生更多的订单,并且它的AI聊天机器人,可以让顾客能够在Facebook聊天软件上自动生成订单,帮助客人节省旅行社产生的一些费用。在比利时酒店会有一个驻场的聊天机器人,会说十九种语言,帮客人做自动登记。下一个例子就是StitchFix,这个品牌利用了AI技术,在线上服装零售领域脱颖而出。和传统销售不一样的是,他们的服装设计师,根据客户的订单和退货订单,分析客户喜好,帮助公司设计师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定制化的服装样式。第三个例子就是阿迪达斯的SPEEDFACTORY,这是基于本地化的理念,非常小而新的举措,目的是满足更多定制化的需求,利用了人和AI相互协作的生产流程,设计师和AI相互协作,一双定制鞋从设计到生产几天内就可以完成。这样的话把价值定位转移到了满足消费者的定制需求上,大大节省了工作效率。

最后我分享一下中国市场的数据,前面讲的是全球化的一些洞察和数据,接下来我把单独的中国市场数据拿出来,大家看看和其他国家相比,有没有一些新的发现。

在调查里面,我们问到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所在的组织在未来三年内,自动化的任务和流程程度是什么样的。你会发现,74%的被采访者都会回答这个比例是高或者非常高的,但中国实际上是低于平均线的,只有56%。

第二个问题是你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和智能机器一起工作,中国的平均数据是38%,大多数人都会说会花26%到50%的时间与机器进行协作。

第三个问题,你更同意下列哪个陈述,一个是智能技术将在未来三年内减少规模,另一个是AI将在未来三年为公司带来就业机会的增长。

大家可以发现中国实际上在悲观的情绪上是排名第二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感谢主办方HRTechChina的邀请!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zmk.com/rxbzd/17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