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与甲状腺疾病

肝藏血,主疏泄。肝气主升,喜条达。肝脏疏泄正常,则气血通调,脏腑平和。中医学论“肝主疏泄”,可能与肝经循行路线涉及多处内分泌腺有关。《灵枢·经脉》:“肝是厥阴之脉,···循股阴,入囊中,绕阴器,抵少腹(性腺),挟胃,属肝络胆(脾、胰腺),上贯膈,布胁肋(胸腺、乳腺),循喉咙之后(甲状腺)···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松果体、垂体、下丘脑等)。”故中医的肝,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涉及人体多个系统;肝主疏泄的功能与西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密切相关。一、气郁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在正常情况下,运畅无阻,升降出入,循行全身各部。人体各种机能的活动,均依赖于气的运行。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机体气滞病变,多于肝脏密切相关。气机郁滞影响到血和津液的运行,则可引起血瘀,痰聚,形成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而瘀血痰浊的形成,又可加重气的郁滞,终致瘀血、痰浊结于乳络,发为肿块。气滞为先导,渐致血瘀、痰凝等相兼为患,就成为乳岩、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二、痰浊人体水液代谢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的气化功能。《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痰浊是津液代谢障碍,异常停留而成。津液赖气化以宣通,故痰之病变与气滞密切相关。若气机失调,则津液停积而为痰,又进一步阻碍气化功能。痰浊的形成,主要和脾、肾功能失常有关,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故有“肝肾同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一说。“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顺于气则安,逆于气则重”脾肾阳虚,肾虚不能温化水湿,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液停留,聚而成痰,痰湿气血结于乳络、喉结,形成乳岩和瘿瘤。三、瘀血血瘀是肿瘤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乳岩、瘿瘤的病机之一。寒热虚实皆可致瘀,主要与肝、肾有关。1、肾为气血之本。肾阳虚血失温煦,肾气虚运血无力,肾阴虚内热灼血,故肾虚可致血瘀;2、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滞则血行瘀滞;若肝郁日久,蕴热化火,灼烁阴液,阴血凝聚,血行不畅也可致瘀。四、热毒《丹溪心法》:“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足阳明胃经运行路线多气多血。女性每多情志不畅,日久郁而化热生火,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蕴成火毒。血热搏结则运行失常,津液受灼则成痰热互结,气血痰浊热毒壅阻乳络,日久成积,发为乳岩。尤其乳岩的中晚期,热毒壅盛蕴结乳中,溃后流臭污血水,或翻花。瘿瘤所在的甲状腺,处于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循行的线路。郁而化火则形成热症。??乳岩和瘿瘤的病变部位-乳腺和甲状腺均位于足厥阴肝经所循行的线路??乳岩和瘿瘤的发生均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气滞痰凝血瘀是瘿瘤、乳岩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中医对乳岩和瘿瘤的辨证分型中,气滞痰凝型是最主要的证型。东汉名医张仲景倡导“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原则。不同的疾病,若病因病机或病位相同,决定其证候相同,治法也相同。即“证同治亦同”,针对乳岩和瘿瘤的辨证施治,适用于以上原则。







































台湾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kzmk.com/rxbby/7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