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身勇
在亲子关系里,外婆奶奶最重要是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孩子最关键的人际关系是父母,而不是奶奶、外婆。
我们常常认为孩子是我带的,我和孩子的关系是最亲密,最紧密,确实是这样,但是外婆奶奶的角色只是协助者,而不是决策者,否则,很容易产生矛盾。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案子,外婆在亲子关系里她说了算。
她嫌弃女婿毛手毛脚,带不好孩子。孩子出生之后,外婆不让女婿抱孩子“你看,你抱不好,你要把他摔了”。
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她又说,“你身上有烟味,你别抱孩子”,“你别给小孩看手机”。
有时候他会对妻子说,“你妈不让我抱小孩,嫌我带不好小孩,嫌我身上有烟味”。
她作为女儿,没有办法嫌弃父母,就会进一步导致夫妻关系出现问题。
当然问题不会马上出现,他们的夫妻在慢慢疏远,然后女婿就会在外面找别的女人。
我们注意这层关系,我们意识到他是孩子的父亲,应该以孩子的父亲为主。
媳妇和婆婆也会出现这类问题,媳妇常常觉得婆婆没有按照她的方式带孩子,或者觉得婆婆带孩子的方法不对。
其实我们作为长辈是很有底气的,“你老公都是我带大的,难道我还不会带小孩吗?”
我昨天辅导一个案子,婆媳关系很严重,严重到婆媳打架,客户非常强势,老太太也是非常强势。
老太太原来自己做生意,凡事都是她说了算,现在她帮忙带孩子,却是儿媳妇说了算,她很不爽,她很不开心,于是两个人打起来。
我们经常会以我们自己的观念带小孩,我们到底该怎么教养小孩呢?
教养小孩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养。
现在的人都是按课本养小孩,我个人也是按照课本养小孩,我买过日本人写的《育儿大全》,还有美国人写的《育儿大全》。
外婆、奶奶没有想到过养小孩要按照课本,她们已经养了几个小孩,都是根据经验养小孩。
年轻人相信课本,不相信长辈们的经验,不相信父母或者婆婆说的。
我们会在认知上面产生冲突,我和我的丈母娘也产生过冲突。
我老婆生老大的时候,我请了一个月的假期,月子期间都是我带小孩,我每天给小孩洗澡。
我丈母娘就不开心,“你天天给小孩洗澡,他会着凉”,不让我天天给小孩洗澡。
这是医生告诉我们,月子里要每天给小孩子做按·摩,有助于小孩子的感触发育。
现实中很少有人在小孩生下来,每天给他洗澡,每天给他按下摩,洗澡不关键。
这都是外国人研究出来,小孩子的感知觉很强,你摸到他,他会有条件反射。
我老婆在做产检期间里,我们都会上课,医生会告诉我们按哪里,怎么按,生完小孩之后应该怎么处理等等。
新出生的婴儿,父母生怕带不好孩子,都会特别紧张。像小孩咳嗽,父母会很紧张,外婆、婆婆觉得小孩生病很正常。
生老大时,我和老婆闹过笑话,奶头太大,担心小孩子喝不了奶,医生说我从没有听说过奶头太大,还喝不了奶,当时我和老婆会很紧张。
在养小孩的时候,两辈人会有观念上的差异,也就是大家用的工具不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其实很好解决。
以我的事举例,有时我觉得我丈母娘也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她说,“你要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要按照课本上做,你做好啦,你天天给小孩洗澡也没有关系,你别让我洗,因为我不认可”。
我们都是自己给小孩洗澡,她不会强烈地干涉。
有些地方的婆婆在小孩半岁时喂米饭,有的孩子不到半岁开始喂饭吃,她自己生了四五个孩子,不认为这有问题,这是错误的做法,孩子那么小,他的肠胃会消化不了。
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惯性,这个惯性就会导致我们认为它就是这样。
当我们和别人产生了观念差异,我们要注意他有他的方法,我们有我们的方法,从而承接第一层关系,就是我们在亲子关系里是什么位置。
我们看到自己是外围的位置,他才是孩子的主要抚养人,按照他的方法养孩子,但我们心里又会有别扭,怎么办?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她讲讲你的道理,如果我们不进行沟通、交流,一味用自己的方法带小孩,当下她可能会忍了你。
我辅导的案子,她对我说,“我忍了婆婆十几年,我上班,让婆婆帮忙带孩子,但是又看不惯婆婆,所以忍了十几年”。
她忍了十几年,结果她和她老公吵了十几年,现在查出她的乳腺有问题。
女人经常忍着,很容易患上妇科病或女性特有的疾病。
第二层含义:教。
教的本质是教他的行为规范,社会公约数。
第一,大人赋予给小孩的行为规范。
两岁以内的小孩总是喜欢打人,这不是大人所理解的打人,他是要探索与外界的关系。
有的时候他扒拉你一下,你还很开心,“你看,我们家孙子会打人了”,你只要这样说了,他打得更厉害。
我们教孩子不能随便打,教他行为规范,其实行为规范是我们赋予给孩子的。
第二,小孩偷偷学习的行为规范。
还有一种是孩子偷偷学来的,他向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偷师。
我们大人与社会的行为习惯,我们是如何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孩子经常偷偷地学习,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
记得有次我带着儿子出去游玩,我们遇到好像是外婆带着外孙女在那边玩,外婆看起来非常地凶,外孙女的胆子很小,按理外婆很凶,外孙女也应该很凶。
其实这种凶是我们跟外界的态度,就是我们很紧张,我们总觉得自己会吃亏,所以我们拼命地向外攻击。
但外婆的这个行为是固定的,她对外面的人很凶,她对里面的人就不会凶了?她不会这样。
她对外面的人很凶,她对外孙女也会很凶,所以你凶她,她的胆子就会很小,但她又会偷偷地模仿外婆。
她和一群小孩子在那边玩耍,我们家儿子把玩具给她玩,她拿着就跑了,我家儿子跑着追她,外婆就觉得我家儿子要打她家外孙女,她冲过来就吼,扬手还想要打我儿子,“为什么抢我们家孩子的东西?”
孩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他学习了,他掌握了,他也不会告诉你,他就是在偷偷地学。
所以,我们想要孩子怎么样,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是一个这样的人,这也就牵扯到我们后面要讲的内容,先提前讲一点。
如果你想要孩子不玩手机,让孩子认真学习,那么我们大人也要是这样的人。
我们大人是闲着没事儿时看电视,闲得没事儿时玩手机,孩子一定也是不爱学习。
我们大人怎么处理,那么小孩也会怎么处理,这不一定要我们大人有多成功。
第三,我们大人教育孩子,要有一个度。
所谓这个度,我们要把小孩当作小孩来对待,然而我们经常把小孩当作大人对待。
你要求他懂礼貌,“叫阿姨,叫奶奶”,他不愿叫,你催他“不要这么胆小,赶快叫”,这其实都是错误的。
我们要给小孩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不愿叫人,躲到你的身后,今天你别逼着他了,他可能还没有接受这个概念。
问题是这个阿姨,你会不会打招呼,如果你都不打招呼,你还要逼着小孩打招呼,如果你见到她了,你说,“阿姨好!或者某某好!”,或者你对她点点头,孩子会跟着学。
我们教小孩懂礼貌,如果我们自己却不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根本不会学习。
你逼迫他,他没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你对他说,“不要害怕,不要害羞”,你是在否定小孩,大人经常会不小心伤害了小孩的心灵。
孩子不愿意叫人,你说,“宝宝,你有点害羞,是吧?”你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
当你说你别害羞,你别躲,大方一点,这都是在伤害小孩。小孩说不出来,但他都知道,你觉得我不大方,你觉得我不够好。
希望我们能够认识到孩子有多种选择,不是所有孩子都要大大方方,不是所有孩子都要嘴巴很甜,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很有冲劲。
我们要允许小孩有一点内向,小孩子还在成长,他的人格还没有塑造完成,作为父母,作为祖辈不要过早给他下定论。
如果我们给他下了一个定论,孩子很有可能被我们塑造了。
我现在敢在公共场合上讲课,小时候我很内向,不喜欢说话,我也不是见到任何人都打招呼,所以我们要允许小孩不跟别人打招呼,你主动打招呼就好了。
第四,在教的过程,还有一个示范的过程。
我们要让孩子多动手,不是我们让小孩子干活,小孩子有很强烈的好奇心。
就像我们家大儿子在两岁的时候,他最喜欢吃煎鸡蛋,最喜欢切菜,我们给他买了一把小刀,让他切菜。
他切菜的时候,接触不到灶台,我们给他拿着一个凳子,让他站在上面切菜。
然后我们教他开多大的火,要放多少油,要放多少盐。
你要告诉他这个法则,告诉他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
我们经常会说,“你说这么多,小孩听得懂吗?”
其实他听得懂,至少他知道这里面会有一些危害。
像我们家儿子现在读二年级了,从来都没有切到手,但我的丈母娘经常说,“这太危险了,切到手怎么办?”
我会教他怎么切菜,而且我会对他说,我们切菜的时候要认认真真切菜,你不要在切菜的时候,又和别人说话,又跑去干别的事情。
孩子再长大一点,他要读书,他要学习,如果你每天都是盯着他,“你没有学习好”,那么他一定不会学习得很好。
如果他在学习时感到很开心,“这道题你做对了,你挺厉害”,他就会喜欢学习。
孩子需要是鼓励,需要是支持,我们在教他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孩子的特点。
第五,我们还会跟子女产生冲突。
我们子女会有各种各样的习惯,他的一些习惯有时也是他本身自带的,我们经常会陷入到一个误区,我们是不是要养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
我们经常都会想把他养成一个天才宝宝,养成一个学霸,实际上我们自己都不是学霸,我们自己也是普通人,我们能够把孩子当成普通人吗?
我辅导一个案例,妈妈觉得他们家小孩就是很厉害,要求他在每一个地方都要第一,让他全面发展。
他们家孩子学国际象棋要求第一,孩子在班里发言也要第一,英语、语文、数学所有课都要求第一,他们家小孩后来越来越不乐意学习。
他们家小孩看到别人玩滑板,也想玩,他报了一个兴趣班,他只是把它当作一个乐趣,他妈妈也要求他争第一。
有一次他报了去美国的夏令营,妈妈发现他们家孩子在团体里,和其他人很不融洽,因为他在很多地方都要争第一,他有点被孤立了。
其实她不知道他们家小孩以前也是这样,她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这次夏令营主要是孩子之间互动,拍了一些视频,她看到了,她很焦虑,“我们家孩子的情商是不是不够好?”
我们经常要求孩子的智商是天才,还要他在情商上能够八面玲珑,大多数家长忘记了还有爱商,婚商。
情商是指我们和外界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但爱商是指他和他的爱人的关系,他能不能谈恋爱,他能不能很友好的分手,他能不能很友好地追求他所想要的人,他能不能好好地安慰他所爱的人的创伤。
婚姻的情商是指他能不能够把婚姻过好。
大家可能没有这个察觉,因为我是专门研究婚姻,我认为婚姻过得好不好不是天生的,管理婚姻是一项技能,是一门技术,但是极少有人去学习婚姻应该怎么经营管理。
婚姻管理和炒菜一样,大家是不是觉得我们自然就会炒菜,为什么我们炒的菜没有饭店里大师炒的好吃呢?
我们在教孩子的过程,我们不会教孩子怎么管理婚姻,比如有些父母不敢在孩子面前抱一抱,亲一亲,牵一下手,有些人会说,“你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多尴尬”,这都是错误的。
我们在孩子面前拥抱、拉手、亲一亲,这是非常好的,让孩子从小知道她是你的老婆,他是你的老公,你需要和他拉手、抱抱、亲亲,我们教他越早越好。
很多人会担心,这会不会性早熟?会不会让他早恋?你放心,你越这么教他,他越不会早恋。
在婚姻学里不存在早恋这个说法,那是孩子性成熟的表现。
你家孩子到了20岁,到了30岁,他还不知道追女生,还不知道想男人,你会不会着急?
他在这个年龄段,他就会有这种反应,我们是怎么引导他,而不是打压他。
国外有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国内有梁山伯祝英台效应,你越打压他,你越是阻碍他,他越跟你对着干。
你越是对她说,“你不要嫁给那个人”,她会奋不顾身嫁给他。
我辅导一个三,所有人都让她和那个男人分手,她父母也说,“你别和那个已婚的男人在一起”。
但,她觉得你不让我们在一起,我偏要和他在一起,我不仅要和他在一起,我还要给他生小孩,等小孩生下来后,她非常痛苦,那个男人不愿意和她在一起。
在这层关系里,我们强烈地阻碍小孩,小孩一定会强烈地反抗,我们给到他一定空间,他就不会太跟你对着干。
小孩出现了我们大人认为的早恋,你对他说,“你喜欢他,挺好的,说明你已经开始慢慢成年了,说明你已经长大了,知道要喜欢男生或者女生”。
他会觉得你好像不反对我,我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对你讲。
你稍微鼓励一下,把他打开了,后面你再对他讲谈恋爱归谈恋爱,有哪些事不能做,他就会听得进去。
每年都会有小孩淹死,为什么小孩会淹死呢?难道真是因为小孩爱玩水吗?
本质来说,因为父母或者长辈缺乏对他的教育,你越告诉他下水危险,他越会下水。
我们家儿子在河岸边玩水,我不会对他说“你别玩水,你不能玩水”,他会不乐意。
我会说,“你是不是很想玩水?我们可以玩一玩”,我带着他玩一会儿。
然后我再告诉他,“你一个人是不能玩水,你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水”。
我又问他,“你能够喝多少水?”
他说,“我只能喝一小口水”。
我再告诉他,“河里有多少水,你掉下去了,这些水都会进入到你的肚子里,就会把你撑死”,小孩就会知道了,原来是这样。
最后总结一下,在亲子关系里,我们作为祖一辈,我们是协助我们的子女养小孩,这是非常关键的,核心的思想。
当你知道你是去协助她的时候,后面很多矛盾冲突就会不存在。
因为你是协助,你不是帮她做决定,不是你想把孩子塑造成什么。
当你要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时,就进入到第二步,我们要和子女沟通。
“我有什么想法,想让孩子学到什么”,你直接和他沟通,然后他就会告诉你,他对孩子有什么构想,这样你们就能够沟通起来。
在沟通的过程,你就会知道我们的子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你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加起来就是一个总和。
我们重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给到他爱,需要我们给到他认可,需要我们给到他支持,需要我们教他规范。
在教规范的过程是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先让他试,在试的过程中让他把抵触的情绪放下来,然后再给他一些你认为正确的方式,甚至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
作者:朱身勇,复旦MBA,婚姻管理学派创始人,著有畅销书《婚外情治理》
精彩推荐:
凤凰男一心护母:儿媳就应该听话!女人霸气回应让男人悔恨不已
如何才能轻松卸下对方的防御?认清7点,成为老公的“心理”医生
已婚人士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大多数夫妻都只是在“将就”过日子